来源:专业调查 作者:成都六扇门公司 时间:2021-04-16 10:18:40 浏览次数: 次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12月25日下午,成都市作协小说专委会主办了一场创作专题讲座。成都众多作家聚首,深入探讨2020年一年来成都文学圈在小说领域内的成绩,兼及谈成都小说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成都市文联梁平,原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小说家裘山山,四川省作家协会副、《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成都市作协熊焱,成都市作协常务副蒋蓝,成都市作协副凸凹,成都市作协小说专委会主任、《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四川作协创研室主任马平,巴金文学院院长赵智,四川经济日报社长、总编李银昭,以及赵郭明、黎民泰、袁远、章泥、王刊等小说专委会委员参会。
创作后劲不足,成都文坛呼唤新人
裘山山说,写作对作家来说是很孤独的事,“偶尔抱团取暖挺好的,今年成都小说成就很大。近来年,自己主要写中短篇,轻易不敢写长篇。写作者要为纯粹而写,要为喜欢而写。写好小说真的很难,写作也确实需要创作冲动,需要荷尔蒙。”她也告诫年轻作家,“要抓紧时间写作。”赵智提到,帮助青年作家成长是巴金文学院的责任,他每年年底都很焦虑,“怎么把符合条件的青年作家找出来。”他也告诫青年作家“慢慢写,写出精品,对自己的要求要严一点。”
身为成都市作协,熊焱首先肯定成都市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但也提到他的忧虑,“也面临很大的困境,起码人才青黄不接,创作的后劲不足。这与写作的盆地意识有关,限制了作者的胸襟、格局,希望巴金文学院和四川文学杂志能多扶持成都的小说家,对年轻人需要有更多的关照,走在前面的人对新人要有帮扶,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写作者冒出来。”
卢一萍也提到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青年作家写作营,在成都挑五个人,进行到第二届就有点困难了,作家青黄不接。小说家需要对自己很严格,需要时间,要像门罗和萨拉马戈一样,每天写两页。有些人,冒一下就消失了。很多年轻作家,经不起挫折,退一次稿就不写了,对年轻人要给一种落到实处的帮助,有些人值得帮扶。文学是一件必须要坚持的事。所以要给年轻人机会。文学是一件很有尊严的事,所以今天要给文学一种庄严感。”
蒋蓝建议,“作家要跟学者互动,他们愿意跟踪作家的全程,要在场评论,在场研究。“小说家也要通过访谈等扩大自己的影响,不能只靠小说作品。”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文学博士、《当代文坛》编辑部主任刘小波在名为《“地方”书写视角与“世界”表达视野——2020年成都小说年度报告》中,系统梳理了2020年的成都小说创作。在作品方面“质与量齐飞”,良篇架构不断涌现,长篇、中篇、短篇、微小说都有不少佳作。长篇小说方面,106岁高龄的马识途奉献新作《夜谭续记》,可算成都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一段传奇。长篇小说还有罗伟章的《寂静史》、何大草的《春山》、刘甚甫的《毛狗》、王棵的《汪小白找前妻》、杜阳林的《惊蛰》等。中短篇小说方面,小说集有马平的《我在看日出的地方/我在夜里说话》、卢一萍的《大震》《陀思妥耶夫斯基与荒漠》、周恺的《小说家的未来之书》等,以及由成都市作家协会、《青年作家》杂志社策划、编选,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成都作家·新力量”书系,收录了两部青年作家小说集,分别是小乙的《一半阴影一半明亮》、杨斐的《倒退症》等等。
在刘小波看来,成都小说书写除了数量上的保持,还有质量的提升,相比其他体裁影响更大。“走出四川,在国内及国际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发表平台方面,不少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十月》《收获》《花城》等知名刊物上。图书出版方面,也是在人民文学、上海文艺、北京十月文艺、作家、百花文艺等知名出版社出版。转载方面,有多篇作品被各大选刊转载。较有代表性的是,裘山山的《航班延误》同时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中国当代文学选本》转载。”
与此同时,刘小波也点出,成都作家们当下的写作与曾经达到的高度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再将视野放到全国,成都作家的小说创作并不突出。”比如长篇小说很少有被选刊转载的情况,作品也鲜有被新华文摘关注的,所发作品也很少入围收获文学榜等重要榜单,影视改编数量与规模有限。在学术界,成都小说创作除了极个别作家,并未获得太多关注,很少在知名学术刊物出现研究成都当下作家作品的成果,距经典化还有距离,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体而言,成都文学距离文学大市还有一定差距,成都小说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精品力作还有待提升。”
想了解更多关于成都六扇门公司相关资讯 成都六扇门公司网站
成都六扇门公司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于互联网,正确与否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冒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6shanmen.cn/zhentan/quzheng/1311.html
欢迎光临成都六扇门公司网站,本网站评论功能已经关闭,如果有问题需要咨询,请联系:18140030705(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