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礐石街道积极响应团省委实施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股票配资世界门户,携手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和广州华立学院的青年学子,共同走进红光社区,以墙绘的形式讲述社区的历史故事。
画中坐着的爷爷正对着站着的孙子追忆往事,枝叶间垂落的果实饱满金黄,像一串串挂在时光里的灯笼。在红光人的记忆里,甜脆多汁的杨桃是刻在舌尖的乡愁。春看满树繁花,夏摘枝头硕果,这份独有的果香早已融入社区的肌理,成为社区的鲜活标识。杨桃是红光的“土特产”,更是社区的“活名片”,枝头沉甸甸的果实里,藏着一方水土的馈赠与温情。
而另一面墙中央那低头耕耘的老牛,则是解开社区历史的“钥匙”。明嘉靖四十三年,澄海吕姓与潮阳人家相继在此定居,因村西北巨石形如卧牛,“牛田村”的名号便伴着炊烟升起。后来乡音流转,“牛田”渐成“蜈田”。1959年改革浪潮中,它与红旗、红星合称“三红”,最终以“红光”之名沿用至今。五百年光阴里,村名在时代更迭中几经变迁,但牛与田的意象始终是历史的锚点,正是当年牛田人的辛勤耕耘,才让这片土地从荒芜走向繁盛,为后世的杨桃成林、炊烟袅袅奠定了根基。
村落的生命,在于故事的流传,广东海洋大学和广州华立学院的志愿者们用画笔完成了一次温暖的接力。牛田是根,扎在历史的土壤里;杨桃是叶,长在当代的枝头上;祖孙交谈是传承的纽带,而“不忘来时路”,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脉络。牛田绘历史,杨桃表特色,共同构成社区的“文化门面”,这一笔笔色彩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对历史的打捞与留存。当墙绘颜料干透,墙就成了会说话的历史书,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走多远、过多久,都能透过墙的光影,清晰记得自己从哪里来。
信息来源:礐石街道
通讯员:郑静敏、李静茵 编辑:郑相裕
股票配资世界门户
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